•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艺术珍品
  • 借前人经验去劣存优 乃投资上策
  •   金秋十月,艺术品秋拍陆续开锣。综观本月上旬在举行的两场大型艺术品秋季拍卖会,均取得令人欣慰的成绩。其中,苏富比录得26亿6900万港元的总成交额,超越拍前估价,逾2900件拍品觅得买家;保利本次秋拍12个专场共计拍得9.14亿港元,成绩同样理想。拍卖业人士分析认为,艺术品拍卖市场初现“回暖”曙光,预计明年行情将大为好转,目前正是“入货”最佳时机。对于没有经验或经验尚浅的新晋投资者来说,“沿先贤之脚步,借前人之经验,去劣存优”是投资的良方、妙招。

      在广州,率先于11月6日在越秀宾馆登场的是“精诚所至2015秋季拍卖会”,紧随其后的是广东省拍、广东小雅斋、广州皇玛、广东崇正、广东衡益等秋季艺术品拍卖会。据了解,本次的精诚所至秋季拍卖会将推出“中国书画”、“古溪书屋藏画”、“岭南书画”三个专场,共计500余件拍品。其中,中国书画专场名家林立,包括张大千、谢稚柳、萧谦中、黄胄、汪溶、梅景书屋、成亲王、张照、范曾、黄永玉、郑百重等名家精品佳构皆有上拍。

      “的两场秋季拍卖会,我都有到场,人气不算特别火爆,但好的东西都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成交价。总体来说,虽然成交没有增量,但价位没有下跌。”广东精诚所至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绮雯对即将全面铺开的今秋大拍颇有信心:“即便艺术品市场依然处于调整期,但已经初现‘回暖’曙光。我认为现时正是入货的好时机,错过今秋,到了明年,可能同样的价钱,就只能买得半张同样的作品了。”

      据了解,落槌的苏富比,五天拍卖,逾2900件拍品觅得买家,诞生了三项世界拍卖纪录,更录得两场白手套专场,总成交额达26亿6900万港元,超越拍前估价,成绩理想。“秋季拍卖的成绩令我们深受鼓舞,在不太明朗的经济下,苏富比今季仍录得跟春拍相若的总成交额,可见艺术市场稳定。”谈及本季秋拍,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表示满意:“我们悉心征集的拍品,无论在质量和估价上,皆以迎合品味日趋精炼的藏家为目标。他们对拍品选择审慎,乐意竞逐质精量罕的艺术品,例如本季‘攻玉山房’明式家具、草间弥生早期抽象画,以及郎世宁作《纯惠皇贵妃朝服像》等,均取得非凡佳绩。”

      “当前的艺术品收藏市场已经跌回2009年时的水平。按照以往的周期性惯例,一般5年为一个周期,市场应该到了回暖的时候。”广州艺术品行业商会会长石金柱告诉记者,虽然没有拍出什么天价,但成交情况不错,证明有人在有序地建仓:“现在的市场跟以前的不一样,虽然市场看上去不太热闹,但其实不少行家都在悄悄地买。事实上,艺术品市场整体回调正是‘捡漏’的好时机,如果行情大热,要‘捡漏’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正如石金柱所介绍,现在的收藏市场与以前不一样了。以早年中国地区的收藏家为例,他们大多数是医生、 律师、教授等,而不是企业经营者,所以资金有限,不能投资在房地产等大项目上,也没有参与股票投资的概念,只能买艺术品,因而“无心插柳”成就了大藏家,而那个时期的行情可以称之为“藏家行情”。现在,参与的人群拓宽了,投资者、投机者,各资本都参与其中,成为了“社会行情”。如何在“社会行情”中准确定位、投入?石金柱认为,不要跟风、判断,至关重要。

      所谓“不要跟风”,即不要盲目跟风追求大名家,而是发掘“潜力股”。但在这个纷繁复杂的艺术品市场里,对于没有经验或经验尚浅的新晋投资者来说,要做到“判断”,并且精准地定位“潜力股”,的确非常非常困难。对此难题,精诚所至拍卖行董事总经理陈绮雯有一良方妙招,就是:“沿先贤之脚步,借前人之经验,去劣存优。”

      陈绮雯介绍,在即将举槌的精诚所至2015秋季拍卖会上,作为重头戏的“古溪书屋藏画专场”就有来自晚清时期广东南海著名鉴藏家梁效钧的一批珍贵藏品。“梁氏(梁效钧,字正修)曾任南洋烟草专卖局上海总代办,喜收藏,专收古粤作品。从晚明的薛伯蒲、今盌、叶光龙,至清初‘画圣’王翬,清中期的翁方纲、刘墉、何绍基、罗天池,晚清的刘春霖、郑孝胥、李斗山、梁启超等,无论名头大小,只要是佳作,无不尽收囊底。这次古溪书屋专场,第一次将梁氏积数十年的收藏,展示于眼前,殊为难得。”陈绮雯认为,购藏先贤前人筛选、流传下来的艺术珍品,不仅保真,更重要的是去劣存优:“选择广东本地著名收藏家的藏品进行购藏,更具地域文化沉淀与收藏气氛。”

      据了解,包括盖有“古溪梁氏”、“古溪书屋”、“正修心赏记”等鉴藏印的一批书画珍品,例如“清初画圣”王翚的《泉声日色图》、刘墉的《书法册页24开》、翁方纲的《行书四屏》、梁启超的多件书法作品等,有梁效钧上款的罗落花《五瑞图》等,以及著名篆刻家易大厂为深交好友梁效钧所治的数方印章,都将于11月6日亮相精诚所至拍坛。

      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广州成为全国独一的对外互市港口,“十三行”掌控了全国的对外买卖后,由此带来了巨额的财产。经济富裕,文教旺盛,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一带被全国各地的古玩商视为一个新兴的艺术市场,文物购藏活动在乾隆以后便十分活跃。另一方面,粤人游宦各地愈来愈多,政务之余不忘网罗各地历代文物。在这一背景下,脱颖而出几位全国知名的大藏家,如吴荣光(1773~1843)、叶梦龙(1775~1832)、潘正炜(1791~1850)、孔广陶(1832~1890)等。不少粤籍文人官员、书画家也精于欣赏并略有保藏,著名的有谢兰生(1760~1831)、梁廷(1796~1861)、温汝遂(嘉庆道光年间人)、韩荣光(1793~1860)、居巢(1811~1865)、罗天池(1805~1866)、叶衍兰(1823~1897)、张嘉谟(1830~1887)等。根据冼玉清《广东之鉴藏家》一文中的详细记载,清代广东著名收藏家就有53人之多。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美术史学者、书画鉴定家朱万章介绍,广东最好的历史收藏时期为晚清,尤以嘉庆至道光年间为盛,当时最著名的四大家为吴荣光、孔广陶、罗天池和叶梦龙。“吴荣光(1773~1843)为清中业大藏家,其祖父辈业盐,家境宽裕,他自幼雅好诗书画金石及古籍碑帖;‘岳雪楼’主人孔广陶(1832~1890),据称为孔子七十代孙,同样以盐业起家,富收藏,尤以图书为最,其藏书处名曰‘三十三万卷书堂’,所藏之书,以清皇家刻本,名人校抄本为特色,还不乏宋元佳本……”朱万章介绍,晚清时期,广东得风气之先,海外贸易频繁,以业盐发家,商业经济比较发达,人们生活富裕,故此书画收藏亦随之发达。“此与中国目前的情况一致,所以,北上广的收藏氛围更加优越。”朱万章如是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